北方城市二次供暖系統(指小區內換熱站至用戶端的供暖環節)長期面臨 “三難” 困境:
能耗居高不下:傳統換熱站依賴人工調節,供水溫度與實際需求脫節。某省會城市數據顯示,老舊小區二次管網熱損失率達 25%,較新建小區高 10 個百分點,每年多消耗標準煤約 8 萬噸。
溫度調控滯后:用戶室溫與換熱站參數反饋存在 8 - 12 小時延遲,“白天過熱開窗、夜間寒冷投訴” 現象普遍。2023 年某小區供暖季投訴量達 320 起,其中 75% 涉及溫度不均。
運維效率低下:管網漏水、閥門故障等問題需人工巡檢發現,平均排查時間超 48 小時。某換熱站因閥門失靈導致 3 棟樓停暖 3 天,直接經濟損失超 15 萬元。
隨著 “雙碳” 政策推進與居民供暖需求升級,傳統依賴 “經驗調節”“人工巡檢” 的模式已難以為繼。4G/5G 物聯網技術通過構建 “感知 - 傳輸 - 調控” 閉環體系,成為二次供暖系統節能增效的核心解決方案。
基于 4G/5G 物聯網的二次供暖系統采用 “端 - 網 - 云” 三級架構,實現全鏈路智能化:
1. 感知層:全域數據采集網絡
換熱站部署壓力傳感器(精度 ±0.02MPa)、溫度傳感器(誤差≤±0.5℃)、電磁流量計(量程 0 - 500m3/h),實時監測一次網供水溫度、二次網進出口壓力等 12 項關鍵參數;
樓棟單元安裝超聲波熱量表(計量精度 2 級),戶內設置室溫采集器(采樣頻率 1 次 / 小時),覆蓋 98% 以上用戶;
管網關鍵節點(如閥門、補償器)加裝振動傳感器與漏水檢測儀,異常工況響應時間<10 秒。
2. 網絡層:4G/5G 專屬通信鏈路
換熱站主控柜集成工業級 4G/5G 路由器(支持 LTE Cat.6/5G NR),通過 RS485 總線接入各類傳感器,數據經邊緣計算預處理后,僅上傳超標數據與關鍵趨勢(如供水溫度持續上升);
采用物聯網卡組建 APN 專線,數據傳輸經 SSL 加密,符合《城鎮供熱系統安全運行技術規程》要求,在強電磁干擾(如換熱站水泵電機)環境中,通信丟包率<0.3%;
支持 4G/5G 雙模切換,老舊小區 5G 信號弱區域自動切換至 4G 網絡,確保室溫采集器等終端設備在線率>99.5%。
3. 應用層:智能調控平臺
實時監控模塊:動態展示換熱站運行參數、樓棟供熱量、戶內溫度分布,支持從 “換熱站 - 樓棟 - 住戶” 三級數據鉆取;
自適應調節算法:結合室外溫度(接入氣象數據)、戶內實際溫度與歷史能耗模型,每小時自動修正二次網供水溫度設定值,調控精度達 ±1℃;
故障診斷系統:通過分析管網壓力波動、流量突變等數據,自動識別漏水點(定位誤差<5 米)、閥門卡澀等故障,2023 年某項目故障檢出率達 92%;
分戶計量模塊:支持按熱量計費與室溫遠程控制,住戶可通過 APP 設定室內溫度閾值(16 - 24℃),系統自動調節入戶閥門開度。
項目背景:某市建于 2000 年的 “陽光小區”,含 12 棟住宅樓(540 戶),原二次供暖系統存在三大問題:
室溫溫差大:同一樓棟頂層與底層室溫差達 5℃,投訴率占全市同期 15%;
能耗超標:換熱站日均耗熱量 280GJ,較節能標準高 30%;
故障處理慢:2022 年冬季因管網漏水導致 2 次停暖,平均恢復時間 72 小時。
物聯網方案實施:2023 年采用 FIFISIM物聯的4G/5G 物聯網方案完成升級,關鍵措施包括:
感知網絡部署
換熱站加裝 16 臺智能傳感器,實現供水溫度、壓力等參數秒級采集;
每棟樓安裝 4 臺樓棟熱量表,每戶客廳部署室溫采集器(電池續航≥5 年);
地下管網每隔 50 米安裝 1 臺漏水檢測儀,共布設 32 臺。
通信系統優化
換熱站部署工業 4G/5G 路由器,支持邊緣計算功能,本地完成供回水溫差超限判斷;
物聯網卡采用 “流量池” 計費模式,540 戶終端設備年均通信成本約 8000 元,僅為有線網絡的 1/4。
智能調控實施
平臺根據室外溫度自動調節:室外 -5℃時,二次網供水溫度設定為 55℃;室外 -15℃時,設定為 65℃;
對室溫低于 18℃的住戶,自動開大入戶閥門;高于 22℃的住戶,適當關小閥門,實現 “按需分配”。
改造后成效:
能耗降低:換熱站日均耗熱量降至 205GJ,節能 26.8%,年減少標準煤消耗約 280 噸;
溫度均衡:戶內室溫標準差從 ±2.3℃降至 ±0.8℃,投訴量下降 91%;
運維效率:漏水故障平均排查時間從 48 小時縮至 4 小時,2023 - 2024 供暖季未發生停暖事件;
經濟效益:小區年節約供暖費用 18.6 萬元,住戶平均采暖費降低 22%。
通信可靠性保障
工業路由器采用 IP65 防護等級、-30℃~70℃寬溫設計,在換熱站潮濕、多粉塵環境中,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MTBF)達 30000 小時,較傳統 PLC 通信模塊提升 5 倍。
調控精度提升
4G/5G 網絡低時延特性(<100ms)確保室溫數據實時反饋,結合自適應算法,二次網供水溫度調節精度達 ±1℃,較人工調節(±5℃)提升 80%。
成本可控性優化
無線部署省去管網布線成本(每公里超 2 萬元),某 10 萬平方米小區改造節省初期投入 15 萬元;物聯網卡按實際用量計費,避免傳統有線網絡的固定月租浪費。
擴展兼容性優勢
系統支持接入太陽能輔助供暖、地源熱泵等新能源設備,某項目后期加裝 50kW 光伏板,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 “峰谷互補”,進一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賴。
隨著北方城市供暖計量改革深化,4G/5G 物聯網技術將成為二次供暖系統 “節能化、智能化、個性化” 升級的標配,為實現 “按需供暖、精準計量” 提供核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