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網 蘭茜 2025/5/6
C114訊 5月6日消息(蘭茜)近日,湖北武漢市政府網站發布《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2號議案辦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為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把武漢市打造成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低空經濟發展高地,《方案》提出,以基礎設施為保障、以壯大產業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服務管理為突破、以市場應用為牽引,用“天元之位”建“天空之城”。
《方案》提出,打造低空經濟全產業鏈體系,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模提升20%以上,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5家以上;綜合應用需求、規劃布局和經濟效益,結合空天地一體化項目建設,規劃布局1000個低空地面起降場、起降點,初步形成低空地面基礎設施網;重點突破“低空+治理”“低空+物流”“低空+文體旅”“低空+客運”等四大類應用場景,開通低空飛行商業航線10條以上、城市治理類航線1000條以上。
為此,《方案》圍繞產業集聚、科技賦能、飛行保障、應用場景、產業生態五方面提出共16項重點任務:
(一)引育核心企業,提升產業集聚水平
1.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制定低空經濟產業鏈分布圖、重點企業表、招商目標企業表,圍繞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低空物流、通航運營以及設備租賃、保險、培訓等領域,開展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布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無人機、固定翼飛機等整機制造新賽道,爭取引入1—2家頭部企業。
2.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鏈。聚焦整機制造、關鍵系統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產、新型材料供應等產業鏈重點環節,集中力量培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鏈主企業。建立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與龍頭企業錯位發展,深耕細分領域。推動優勢產業與低空經濟相互賦能,促進技術、產業和產業鏈跨界融合,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3.加快打造高水平產業集聚區。各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方向等特點,建設低空經濟企業總部及研發、應用服務基地,多元差異化發展生產制造、運營保障、場景應用、數據處理等特色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支持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漢陽區依托現有低空經濟園區和產業基礎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產業。
(二)加快科技賦能,打造低空創新高地
4.攻關核心關鍵技術。支持低空經濟領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航空材料、中小微型航空發動機、能源動力系統等領域關鍵技術升級,研發生產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機、固定翼飛機、eVTOL。支持低空經濟重點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在漢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低空領域技術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大對在漢高水平研究機構和專家團隊的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5.突出產業人才培育。進一步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梯隊培養低空經濟發展所需人才。鼓勵和支持企業培養和引進低空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支持申報“武漢英才計劃”。依托職業院校開展無人機操控、維修、數據處理等專業培訓。
6.健全產業標準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參與低空基礎設施、空域管理、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等領域標準研制,形成一批標準成果,引領行業發展。
(三)夯實基礎底座,完善飛行保障體系
7.完善地面保障“設施網”。編制低空地面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建設具備低空飛行器起降、備降、停放、補能、檢修等功能的通用機場和起降場地,加快完善漢南通用機場基礎設施。在符合經濟、技術、環境可行性論證的區域,規劃布設低空飛行物理基礎設施。
8.構建低空智能“信息網”。加快建設一批低空飛行通信、導航、監視和氣象等信息設施,構建設施互聯、信息互通的低空信息網絡。圍繞重點片區、重點航路試點部署云計算、數據存儲、網絡傳輸等數字基礎設施。
9.劃設低空飛行“航路網”。加強軍地民低空空域協同運行,建立“軍地民”三方深度參與的常態化機制,加快推進低空空域航路規劃編制,研究制定低空公共航路劃設標準和運行規則。申請各類試飛測試空域,更好滿足各類航空器試飛訓練需求。
10.打造低空飛行“服務網”。提升飛行管控服務能力,加快建設武漢市低空飛行監管平臺,與省級平臺實現數據和服務對接,為低空飛行器用戶提供空域與航線申請、飛行計劃申報、航空情報等“一站式”服務。爭創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城市,制定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工作方案。
(四)拓展核心場景,建設應用標桿城市
11.拓展政務端應用場景示范。以空天地一體化項目為載體,重點開展治安防控、消防應急、醫療救治等10大類42個政務場景應用。鼓勵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根據業務場景需要開展創新應用,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
12.激發商業端應用場景活力。探索低空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快遞、即時配送等物流配送服務領域的試點和應用,支持一批快遞物流頭部企業實現無人機物流常態化運營。充分利用“兩江四岸”、東湖等旅游資源,開發空中游覽、編隊表演等旅游消費項目,鼓勵運營企業依托飛行營地、航空小鎮開展航模制作、低空飛行賽事等活動。推動開通一批武漢市內、武漢與武漢都市圈成員城市之間的直升機商務航線。支持通用航空企業發展城際飛行、空中通勤、公商務出行等業務。
13.穩步提升綜合影響力。舉辦低空經濟招商推介會、航線發布及首飛儀式、低空領域高端智庫交流、新產品展示、新場景發布等活動。鼓勵各區結合資源稟賦與產業特色,舉辦區域性會議會展和供需對接活動,引導低空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展會。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產業配套衍生服務,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低空科技服務產業集群。探索落地低空產品試飛體驗、售后維修、零配件改裝,提供低空經濟產品交付“4S”服務。
(五)強化要素保障,營造一流產業生態
14.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支持東湖高新區申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密切跟蹤低空經濟發展政策動態,對照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等申報要求,強化低空經濟重點領域項目謀劃。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功能作用,統籌空天地一體化項目建設及政務端、商業端場景開發利用。
15.強化關鍵要素保障。開展武漢市低空經濟促進辦法立法調研。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低空經濟投資力度。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方式,支持保險機構開發低空保險產品。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為低空經濟重大項目提供用地保障。
16.筑牢發展安全底線。建立安全監管體系,出臺武漢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辦法等政策。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加強數據信息分級分類管理及利用。探索實施低空警務試點,開展巡邏防控、偵查搜捕、交通執法、應急處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