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山開采行業,礦區變形監測是保障安全生產、預防地質災害的關鍵環節。FIFISIM 物聯的物聯網方案,以 DTU(數據傳輸單元)與物聯網卡為核心,構建了高精度、實時化的礦區變形監測系統,為礦山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該方案不僅適用于礦區,在山體滑坡、大壩變形等類似地形變形監測場景中同樣展現出卓越的性能。
DTU 作為礦區變形監測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件,它支持 RS485、Modbus、TCP/IP 等多種通信協議,可無縫連接 GNSS 接收機、靜力水準儀、傾角傳感器、裂縫計等 20 余種變形監測設備,將實時采集地表位移、沉降、傾斜角度、裂縫寬度等關鍵數據進行轉換傳輸。其采用工業級芯片設計,能在 - 40℃至 85℃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適應露天礦場、地下礦井等復雜工況。
物聯網卡則是系統數據傳輸的 “高速通道”,依托覆蓋廣泛的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監測數據的實時、穩定傳輸,為實時預警提供可靠保障。支持 4G/5G/NB-IoT 多模切換,在偏遠山區、地下巷道等信號薄弱區域自動切換網絡,確保數據傳輸不間斷。同時,采用 AES - 256 加密技術,滿足礦山監測數據的安全傳輸要求,有效防止地質數據、開采計劃等敏感信息泄露或篡改,保障數據的完整性與可信度。
高精度實時數據采集:在礦區變形監測系統中,DTU 連接部署在不同區域的監測設備,實現對礦區地形變化的高頻次采集。例如,在露天礦邊坡監測點,DTU 每 10 秒采集一次 GNSS 接收機的三維坐標數據,實時獲取邊坡位移信息;在地下巷道,以分鐘級頻率采集靜力水準儀的沉降數據,精準捕捉巷道變形趨勢。通過這種高密度的數據采集,能夠及時發現毫米級的變形跡象,以提高預警時效和精度。
穩定高效數據傳輸:物聯網卡將 DTU 處理后的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管理平臺。在某金屬礦山項目中,即使遇到暴雨天氣導致部分基站信號中斷,物聯網卡也能自動切換至備用網絡,確保監測數據持續上傳。其高速傳輸能力支持海量數據并發,單張物聯網卡可承載 50 臺以上監測設備的數據傳輸,滿足礦區大規模監測需求。
智能預警與分析:云端管理平臺基于 DTU 上傳的數據,結合 AI 算法進行深度分析。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設閾值時,系統立即觸發多級預警機制,通過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通知礦山管理人員、安全監管部門及相關責任人。例如,當某邊坡監測點的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時,系統不僅發出預警,還能通過歷史數據對比與地質模型分析,預測變形發展趨勢,為應急處置提供科學依據。
露天礦邊坡安全監測:某大型露天煤礦引入 FIFISIM 物聯的物聯網方案,在礦坑邊坡部署 300 個監測點。DTU 實時采集 GNSS 位移、傾角傳感器數據,物聯網卡將數據傳輸至礦山安全監測平臺。系統運行一年,成功預警邊坡局部滑移事件 8 起,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了滑坡事故發生,保障了礦區人員與設備安全,減少經濟損失超 2000 萬元。
地下巷道變形監測:某有色金屬礦在地下開采區域應用該方案,設置 200 個監測斷面。DTU 對巷道頂板沉降、兩幫收斂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物聯網卡將數據傳輸至井下調度中心。當系統檢測到某巷道變形速率異常時,立即觸發預警,礦山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疏散人員并進行支護加固,防止巷道坍塌事故,確保了井下作業安全。
精準監測:高密度布點與高頻次數據采集,實現礦區變形的毫米級監測,定位變形區域準確率提升至 95% 以上。
高效響應:智能預警與數據分析功能,使變形異常事件響應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應急處置效率提高 70%。
合規保障:滿足《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等法規要求,助力礦山企業通過安全監管驗收,規避違規風險。
靈活擴展:支持大規模設備接入,可根據礦區開采進度或監測需求快速增加或調整監測點位,單項目部署周期縮短至 15 天內。
FIFISIM 物聯的物聯網方案,以 DTU 與物聯網卡為核心,為礦區變形監測系統提供了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未來,將持續深化與 AI、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推動礦山安全監測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同時在山體滑坡、大壩變形等類似地形變形監測場景中發揮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