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物聯之星百強榜 | 技術攻堅與整合的雙引擎將占據市場75%份額

      2025-02-11 10:05 智能通信定位圈


      物聯網產業正在經歷從"技術試驗"到"規模落地"的關鍵躍遷中。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物聯網項目交付失敗率仍高達34%,其中技術協同失效占比達61%。

      在“加快發展物聯網”決策部署的背景下,方案商與集成商的協作模式成為破局關鍵。據2024年12月3日,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名單”,共有107項經典案例在內。

      方案商與集成商的攻守之道

      在物聯網生態中,方案商和系統集成商是推動技術落地與應用的關鍵力量。

      方案商聚焦于垂直領域技術攻堅,提供標準化組件與平臺,有以下三項主要職責:

      提供垂直場景解決方案:高度定制化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能精準狙擊行業痛點,提升運營效率和競爭力。

      開發標準化PaaS平臺:為了實現技術的可擴展性和復用性,方案商開發標準化的PaaS(平臺即服務)平臺,平臺支持多物聯網應用場景,能迅速響應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輸出行業算法模型:對大量的行業信息和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開發出特定行業的算法模型,理解業務數據,優化決策過程。

      例如,移遠通信的5G模組采用工規級標準,支持3GPP R17標準,在寧德時代工廠實現了99.999%傳輸可靠性。

      漢威科技激光氣體傳感器檢測精度可達ppb級,應用于中石油管道監測。

      阿里云IoT Platform日均處理設備消息量突破5000億條,支撐樂菜鳥網絡全球的物流調度。

      而系統集成商則是主導跨系統技術整合與工程實施,肩負著技術融合、生態連接、場景翻譯的使命,確保系統的高效運行和穩定性能。

      在雄安新區項目中,將5G模組、AI攝像頭、LoRa傳感器等不同技術融合,構建城市級物聯感知網絡,需要解決兼容性問題,使得各組件之間能夠高效協同;又或者是協和醫院中部署的醫療物聯網系統,集成GE醫療設備數據、紫光展銳定位標簽、騰訊云醫療AI中臺等,實現了醫院內的設備利用率提升至25%,構建了完整生態鏈提供全面的服務。

      協同發展,但困難依舊

      據中國信通院2023年的調研顯示,平均一個物聯網項目需要對接6.8個技術供應商。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暴露諸多經典的技術沖突,不同的技術之間存在著標準不統一、接口不兼容、信息孤島等等問題。

      為了應對這一系列挑戰,則需要實現從單一的項目交付進化路徑向生態共建模式的轉變,重塑產業格局。

      第一,采取技術耦合戰略。

      通過構建統一的技術平臺,推動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和數據共享。例如,研華科技WISE-IoT Studio 3.0工具鏈,支持西門子MindSphere與阿里云IoT雙平臺對接,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第二,價值捆綁模式。

      通過構建上下游企業、合作伙伴的價值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格創東智與TCL華星光電采用"系統銷售+能效分成"模式,為華星光電帶來的年度節能收益超2億元。

      此外,華為的鯤鵬昇騰計算產業生態也是一個良好的合作示范,與7600家伙伴和635萬開發者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構建產業生態。

      第三,標準化建設與實施。

      標準化主導著物聯網系統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而標準的制定僅僅是第一步。標準的執行是后續發展的關鍵,需確保標準在實際操作中的落地。通過標準化建設,可以減少因標準不統一導致的技術沖突,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實施案例

      在深圳機場T3航站樓的智慧化項目中,方案商與系統集成商間的協同創新得到了集中發展,實現了真正地釋放數字化轉型效能。

      在機場安防方面,海康威視的毫米波雷達與大疆機場無人機結合,組成了地面與空中結合的立體安防網絡,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智能化處理,提高了機場安全管理效率。

      還通過部署5G獨立組網(SA)專網,實現了航站樓全區域覆蓋與超高可靠性通信,時延穩定性達99.99%。據悉,該方案為華為室內數字化系統LampSite解決方案,結合電信與聯通200MHz雙通道5G設備,單用戶峰值下載速率可達1.9Gbps。該專網還支持機場內10萬級終端并發接入,成為國內首個實現5G全覆蓋的航空樞紐標桿案例。

      另外,商湯科技聯合高德地圖開發的AR步行導航系統,通過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與GPS融合,實現了厘米級定位精度(±5cm)。系統搭載于OPPO ARunit平臺,結合高德地圖API動態優化路徑,在復雜的航站樓環境中誤判率降低92%。據實際運行的數據顯示,旅客平均登機時間縮短9分鐘,人工問詢服務壓力有效降低了80%。

      從反饋結果來看,T3航站樓項目實現了運維成本下降27%、能耗降低33%、投訴率減少41%,旅客吞吐量增長15%的“三降一升”成效。

      結語

      當下的產業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作戰",只有那些既能在特定技術領域構筑壁壘,又能開放融入生態系統的企業,將會在萬物智聯時代掌握真正的定義權。

      據IDC的預判,到2026年,具備深度協同能力的物聯網方案商與集成商將占據75%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