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印發!三部委深入解讀

      C114通信網  南山  2025/1/6 17:13


      C114訊 1月6日消息(南山)據國家數據局官網,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

      期望《指引》產生四方面效果

      在隨后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指出,制定《指引》,力爭能夠說清楚數據基礎設施的概念、發展愿景和建設目標,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協同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進一步促進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全面支撐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發展。

      對于文件的出臺,我們期望能產生四方面的效果:

      首先,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參與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明確了行業、區域、企業數據基礎設施在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中的定位,圍繞數據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網絡支撐、安全防護等部署了建設任務,為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明了方向。

      其次,推動技術收斂,為技術的基礎設施化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從新技術、新產業發展歷程看,往往會經歷前期快速發展、中期有序收斂、后期穩定發展三個階段。例如,在我國移動通信3G4G,再到5G的發展過程中,即使多種技術路線的不斷整合,最終形成了5G兼容并蓄的標準體系。目前,數據流通利用領域已初步形成數場、可信數據空間、數聯網、數據元件等應用實踐,也出現了包括隱私保護計算、區塊鏈等多種技術路線。這些應用實踐和技術路線各有特點,不斷發展,推動技術收斂和融合,既可以協同解決實際復雜問題,也有利于實現規模化部署和系統化應用。

      再者,有利于降低企業數據開發利用門檻,培育數據產業良好生態。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數據企業數量已超過19萬家,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5%以上。數據產業的持續繼續發展壯大,需要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優勢資源,深化產業合作,降低運營成本。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為各類數據主體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賴的數據流通利用環境,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完善數據流通交易服務生態,打造競爭有序、繁榮活躍的數據產業。

      最后,促進社會有效投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將帶動數據流通利用以及網絡、算力、安全等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據業界初步估算,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四千億元,帶動未來五年投資規模約兩萬億元。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考慮

      在隨后的媒體提問環節,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司長杜巍談到了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考慮。

      首先,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選擇。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要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制度、技術、應用的有效承載,是釋放數據價值的物理依托。研究機構預測,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將帶動GDP增長0.2%,數據流動對各行業利潤增長的平均促進率為10%左右。我們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就是為了支撐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大規模數據流通利用,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發揮海量數據優勢和豐富場景優勢,為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數字中國提供動力。

      其次,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適應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必然要求。縱觀人類經濟發展史,每一輪技術變革都會孕育新的基礎設施,新的基礎設施也將推動新一輪產業發展。正如農田水利等設施支持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公路、鐵路、電力系統等設施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網絡、算力、應用等設施支撐了數字經濟發展。當前,我們進入了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時代,對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成為釋放新時代“數據石油”價值的關鍵。

      最后,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迫切需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這是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保障各類經營者依法平等使用數據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數據總產量達到32.85澤字節(ZB),同比增長22.44%,但是僅有2.9%的數據被保存,企業超過一年未使用的數據占比近四成,數據流通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迫切需要構建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滿足數據流通利用和價值釋放需要。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下一步計劃

      對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趙志丹強調,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縱深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布局建設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相應規劃建設10個數據中心集群,推動樞紐節點算力規模持續增長、東中西部算力資源分布更趨均衡、綠色算力供給水平穩步提升,為數據要素價值發揮、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有效賦能了各行業各領域多場景應用。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3方面加快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更好發揮算力的底座支撐作用。

      首先,統籌推進算力資源一體化布局。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強化算力中心統籌布局,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東中西部算力協同發展,實現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資源供給與各地區算力需求高效匹配。統籌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布局,促進多元異構算力資源服務有機協同。

      其次,深化算力與行業融合應用。打造低成本、高品質、易使用的算力服務供給體系,推動各級各類數據基礎設施用好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資源,提升數據多樣化處理能力,促進數據可信流通和商業化應用。充分挖掘政務、金融、工業、交通等重點行業算力需求,推動算力在更多生產生活場景的應用落地。支持企業參與算力全產業鏈生態建設,支撐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算力發展與安全保障一體化部署。

      第三,推進算力與綠色電力協同發展。推動算力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提升算力中心能效水平。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算力樞紐節點聯動,引導新建算力中心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布局,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促進更多綠色電力轉換成綠色算力。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下一步計劃

      對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孫姬談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有序拓展了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截至2024年11月底,5G基站總數達419.1萬個,比上年末凈增81.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2792萬個,比上年末凈增489.6萬個,實現從“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到“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的跨越。

      二是穩步增強網絡互聯能力。圍繞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不斷拓寬集群之間的直達鏈路帶寬,帶寬已達923Tbps(太比特每秒),400G端口數量也大幅增加至9000個。開通了南寧、太原、哈爾濱等27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杭州、上海、深圳、中衛和武漢等5個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有序建設運營。

      三是持續提升算力供給水平。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超過88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6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以FP32單精度計算)。

      網絡和算力是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撐,算網協同發展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協作,按照“點、鏈、網、面”的工作思路體系化推進相關工作,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主要包括4方面:

      一是穩步推動優化算力布局,實現算力中心“單點提質”。按需推動算力設施建設,加強智算等資源供需匹配,深化算力設施、網絡質量等統籌監測,優化市場資源要素配置,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鼓勵算力中心使用綠電等能源,實現低碳發展。

      二是著力強化技術協同創新,促進算力產業“串珠成鏈”。強化核心技術研發和協同攻關,組織開展算力強基“揭榜掛帥”,推進計算架構和軟硬件生態建設。加快算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共性標準制定,充分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三是適度超前建設網絡設施,加快網絡升級“連算成網”。指導基礎電信企業規劃建設高速寬帶網絡,擴大千兆網絡覆蓋范圍,有序推進5G網絡演進升級。按需部署干線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傳輸系統,打造高速穩定的傳輸通道,更好支持數據的流通和利用。

      四是持續豐富算力應用場景,引導模式創新“全面賦能”。面向重點行業領域,培育推廣一批帶動性強、示范效應突出的算力應用場景。依托算力產業發展方陣平臺,深化多方主體交流合作,加速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遴選一批標志性產品和方案,深化算力與行業融合應用。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對于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副司長李建國介紹,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我們希望通過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實現“匯通海量數據、惠及千行百業、慧見數字未來”的美好愿景,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提出了三階段目標來指導推進。

      第一階段,到2026年,利用2—3年左右時間,開展數據基礎設施技術路線試點試驗,支持部分地方、行業、領域先行先試,豐富解決方案供給;完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

      第二階段,到2028年,建成支撐數據規模化流通、互聯互通的數據基礎設施,基本形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行業的規模化數據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實現全國大中型城市的基本覆蓋。

      第三階段,到2029年,基本建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主體結構,初步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體制機制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