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級4G潛力市場:電子學生證向左,兒童手表向右!

      2024-12-30 10:02 智能通信定位圈


      根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中小學在校學生數量共計1.88億人,包括小學在校生1.08億人、初中在校生5243.69萬人、高中在校生2803.63萬人。

      接近2億的中小學學生群體,他們所在的學校絕大多數不允許攜帶手機入校,但家長和孩子們隨時隨地實現電話溝通仍然是剛需,附帶解決孩子的定位問題,這就為電子學生證、兒童智能手表等相關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這便是電子學生證進入校園的有力政策依據。

      中國移動電子學生證終端參數

      0電子學生證VS兒童智能手表功能有重合,但定位有差異

      與兒童手表相比,電子學生證沒有視頻、游戲、娛樂、社交等屬性,核心功能依然是親情通話、SOS緊急呼叫、位置定位和軌跡查詢、電子圍欄,此外也具有包含保存學生信息、門禁管理、考勤管理、支付等在內的校園一卡通功能。

      也就是說,電子學生證還是以學校管理需求為優先,同時解決家長和孩子的通話需求。

      目前一般由學校統一發放電子學生證,其來源途徑多是運營商渠道,此時家長通常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去營業廳激活電子學生證,無需為硬件產品付費,但需支付通訊套餐費用;電商平臺也有電子學生證銷售,京東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電子學生卡/證品牌有云途星辰、卡爾、斯點等,價格分布在150-300元之間。

      兒童智能手表的運營邏輯與電子學生證不同,它是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需求、家長希望了解孩子位置信息的需求為優先,順便滿足了孩子社交、娛樂等心理訴求

      但正因如此,當下的兒童智能手表常被詬病過度開發功能,導致兒童沉迷或產生攀比心理。針對此種情況,部分品牌推出了基礎款產品,也推出了一系列由家長操作的防沉迷管控措施,例如上課智能禁用、在校智能禁用、睡眠禁用、應用禁用與管控、流量限額管理、手表使用時長管控、支付限額管理等。因為提供了管控措施,也有很多消費者選擇購買兒童智能手表。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兒童智能手表出貨量將實現7% 的增長,這一表現其實優于智能手表整體市場,國產品牌小天才、華為、小米全球出貨量排名靠前。甚至北美地區兒童手表市場也開始煥發活力,例如谷歌旗下可穿戴品牌Fitbit推出面向7歲以上兒童的智能手表新品Fitbit Ace LTE;美國運營商Verizon、T-Mobile、AT&T也都在2024年推出了兒童手表新品。

      綜上,其實兒童智能手表和電子學生證市場并不沖突,在校外兒童智能手表或許更精致、潮流;在校內電子學生證功能使用率更高、性價比更高。

      但是為了盡量填補功能之間的差異,電子學生證除了卡片式,也推出了腕帶式產品,并由此衍生了健康監測等功能。例如2024年卡爾股份取得一項“可監測坐姿的腕式學生證”專利,可提高學生坐姿檢測的準確性;也有品牌推出了可監測體溫、血氧、血壓、心率等指標的腕帶式電子學生證,并能基于數據分析實現抑郁、壓力、疲勞等情緒的預見。

      0電子學生證產業玩家

      目前電子學生證一般為4G制式(包括Cat.1和Cat.4),我們熟悉的4G芯片及模組廠商也基本都有針對電子學生證的產品提供。在終端方面,三大運營商都可以算是最典型的領頭玩家。

      例如中國移動自2019年開始布局電子學生證業務,近年仍頻繁發布相關產品的招標需求,其中截至2024年8月,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電子學生證發卡量已達到百萬級別

      0小結

      面對接近2億的中小學生規模,電子學生卡的滲透率究竟能達到多少呢?

      目前來看,產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產品整體成熟度還有待提高(比如提高通話質量和定位精度、解決功耗問題/誤觸問題等),市場規范有待加強(確保產品好用易用、通訊套餐給足選擇空間、減少家長對學校強制辦理的抵觸心理)。

      當這些走向成熟和規范時,這類智慧校園的產品形態便能穩定為4G芯片及模組產品出貨帶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