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新產業洞察:RedCap在物聯網終端上如何實現

      2024-10-30 09:38 聯通泛終端技術


             5G RedCap作為中國聯通“戰新”工作的重點,一直以來得到高度重視。本期戰新產業系列洞察之RedCap篇,將為大家帶來該篇的第四期——RedCap在物聯網終端上如何實現。

      5G RedCap終端并不需要”白手起家“。5G經過將近5年的發展,已經催生了相當數量的5G物聯網終端。以工業終端為例,全球發布的工業級CPE、路由器、網關已經超過220款。5G RedCap可以作為這些終端的5G通信接口的替代選項,可以以現有終端為基礎來完成5G RedCap終端的開發工作。

      那么如何將現有5G 終端改造成5G RedCap終端呢?來看看行業專家們是通過哪些方式實現的。

      · 在接口單元方面,5G RedCap與完整版5G相比,除了傳輸性能上的差異之外,業務功能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因此,對于現有的5G終端來說,只需要把5G接口單元替換為5G RedCap接口單元,就可以轉變為5G RedCap終端。5G RedCap接口單元的組成結構與完整版5G基本相同,都是由這幾個部分構成:TCP/IP協議棧、3GPP協議棧、基帶處理、射頻前端、天線、SIM卡等。從5G接口替換為5G RedCap接口,TCP/IP協議棧和SIM卡沒有變化,而3GPP協議棧、基帶處理、射頻前端、天線則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變化。

      在3GPP協議棧方面,RedCap對5G NR協議棧進行了裁剪,移除了載波聚合、雙連接、雙激活協議棧、條件主輔小區添加或改變機制、集成接入回傳等能力,降低了協議棧的復雜度。

      在基帶處理方面,RedCap采用更簡單的調制方式和調制階數,簡化了調制解調器、信道編碼和解碼的要求,顯著降低了基帶處理的復雜度。

      在射頻前端方面,RedCap帶寬、天線數量的減少,降低了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射頻組件的復雜性。同時,發射端與接收端的端口也進行了減少。如果FDD模式僅支持RedCap新引入的半雙工模式,則可以省略對雙工器的需求,通過開關和濾波器等器件實現半雙工通信。

      在天線設計方面,5G終端天線一般為2T4R的配置,RedCap終端天線則為1T2R或1T1R的配置。從2T4R到1T2R天線配置,在硬件上,需要減少一根發射天線和兩根接收天線。當然,在不改變硬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軟件配置實現禁用收發天線的數量。如果終端采用的是天線模塊,則可以直接更換實現一發兩收的天線配置,無需對終端進行大規模的硬件改動。

      ·在模組方面,5G RedCap模組的基本結構與5G模組相同。5G模組可以實現3GPP協議棧、基帶處理、射頻前端等功能,它將5G芯片、射頻、存儲、電源管理等硬件進行了封裝,對外提供標準封裝方式,同時提供標準AT等軟件接口,終端通過標準接口或指令就可以與模組對接,從而使用5G網絡連接。應用5G通信模組的5G終端可以通過更換模組的方式讓終端變成5G RedCap終端。那么要如何更換成5G RedCap模組呢?這就要提到模組的封裝方式。

      5G模組有兩種封裝方式:LGA封裝和M.2封裝。其中LGA封裝的接口是一種焊盤接口,模組需要焊接在終端的PCB上,更換比較困難;M.2封裝的接口是卡槽接口,模組是插入卡槽,可以比較容易地拔出和更換。

      如果終端使用了LGA封裝的5G模組,在更換為5G RedCap模組時,一般來說只能在新生產終端時,使用5G RedCap模組替換5G模組,而存量終端則很難更換。而如果終端使用了M.2封裝的模組,理論上新生產的終端和存量終端都可以通過簡單插拔就更換為5G RedCap模組,將存量終端更換模組更有利于5G RedCap終端的普及。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一般都是在新生產終端時進行模組更換,所以LGA封裝和M.2封裝的區別其實并不大。

      ·在應用軟件方面,5G物聯網終端通常有兩種架構。

      一種是有獨立應用處理器的架構。在終端中有一顆專門的應用處理器芯片用于運行應用軟件。應用處理器芯片與5G模組之間通過USB接口連接,通過AT指令集對5G模組進行控制。對于這種架構的終端,在替換為5G RedCap模組之后,應用軟件不需要修改,或者僅需要進行少量修改。

      另一種架構是沒有獨立應用處理器。這種終端使用具有Open CPU的5G模組,應用軟件是運行在模組內部的Open CPU上。對于這種架構的終端,如果替換為5G RedCap模組,則應用軟件需要重新移植到新模組,開發工作量相對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