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起來”的低空經濟邁向“Next level”

      2024-10-28 09:55 通信世界網

      得益于政策扶持、低空飛行技術的日益完善以及5G-A通感一體化網絡技術的支撐,“低空經濟”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低空經濟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引發熱潮,直升機低空載客“City Fly”也在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飛起來”的低空經濟已經邁向了“next level” 。

      政策加持聚焦關鍵技術攻關

      低空經濟,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國家及地方政府發布的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國家及地方政府發布的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措施

      近日,在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上,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發展低空經濟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工信部將持續加快低空經濟關鍵技術攻關。

      一是加強頂層謀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低空產業技術裝備創新思路舉措。二是加強多場景應用牽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多地開展了通用航空器創新應用試點工作。三是推動信息技術與裝備發展融合創新。當前我國主要的信息通信企業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企業都積極布局參與到低空經濟中來,已開展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及感知網絡技術驗證、應用試點等工作。四是完善產業法規標準體系。為提升無人機生產制造的質量,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線電管理暫行辦法》,編制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安全要求》等國家標準,建設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不斷完善企業和產品的備案管理。

      因地制宜推進低空經濟網應用落地

      如今,我國已經建立了超過440條無人機航線,覆蓋了平原、高原、山地、雪域和海島等各種地形,航空材料、航空電子、航空維修等相關產業正蓬勃發展。

      深圳、廣州、海南、珠海、合肥、重慶、成都、南京、蘇州、湖南等省市正走在前列,競相成為“低空經濟第一城”。這些地區正積極把握低空經濟產業的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經濟的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向天空尋求發展。面對這一極具潛力的未來產業,眾多企業紛紛涌入,僅2024年1-5月就新增相關企業1600余家,目前與低空經濟相關企業達到6.9萬余家。

      在深圳中心公園,已經實現了外賣指定地點的“空投”服務;目前,深圳的無人機配送航線已經覆蓋了辦公區、景區、校園、市政公園等多個場景。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統計,深圳目前已開通無人機航線203條,自2023年初至今已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超過78萬架次。

      在吉林,無人機沿著輕軌3號線低空飛行巡視,幫助完成了傳統巡查難以觀察的屋頂、橋下等點位的“空中稽查”。原本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巡查工作,現在縮減至10分鐘。無人機還在高速公路、國道、普通公路以及在建公路項目等場景進行巡檢。

      在阿拉善盟地區,林草作業具有地域廣闊、交通不便、工作難度大的特點。通過無人機和直升機在森林草原防滅火航空巡護、飛播造林種草、生態修復成效監測、禁牧休牧巡護、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應用,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得到了顯著提升。

      聚焦通航雙賽道 發展和安全“雙管齊下”

      低空經濟想要快速推進,離不開通用航空的發展。同樣,單純聚焦于技術應用的發展也不能全面釋放低空經濟活力,要從發展和安全兩個方面“雙管齊下”。

      通用航空涵蓋傳統通航和新興通航兩大領域。新興通航包括無人駕駛航空器和電動垂直起降器(eVTOL),能夠實現不受傳統起降場地限制的垂直升降。鑒于我國跑道型通用機場數量有限,新興通航技術應運而生,逐漸在農林噴灑、電力巡線、航拍攝影等眾多領域取代了傳統通航作業飛行。同時,得益于5G、智能化、AI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興通航正在經歷快速的迭代更新,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無人機從制造到應用,都在促進產業鏈的集聚和成長。

      而傳統通航依然以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等作為主要載具。盡管新興通航技術發展迅猛,但傳統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等憑借其載重量大、續航時間長、技術成熟度高等固有優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在地面交通不發達的地區,傳統通航在低空運輸、沿海地區的海上應急救援、低空觀光、森林防火、作業生產等方面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直升機低空載客服務也在多個城市進行了試點應用。

      此外,低空經濟的高效發展離不開安全的監管環境。低空安全不僅是經濟安全,也是網絡安全、國家安全。一是航空器本體安全,由生產制造商及監管部門負責;二是飛行交通安全,即做好低空交通服務體系,避免發生空中交通事故,需要多方協同管理;三是公共及國家安全,則需要從整個產業鏈上加以解決。

      目前,我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低空飛行服務法規、標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低空飛行國家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也在建設中。為了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補充和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中的不足之處,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一站式”服務與監管。同時,加快實現航空領域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國產替代,提升我國低空經濟的技術自主程度和產業鏈韌性,提高我國低空經濟的安全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