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09:54 四信
北斗規模化應用進入新階段
今年正值中國北斗30年,是北斗規模應用步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關鍵階段。2024年9月,國內首個由地方政府組建的空天信息產業專家委員會發布《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呼吁業界共同推動北斗發展。同時,北斗產業化應用已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在偏遠地區、惡劣天氣或災害現場,傳統的通信方式往往受限于地形、天氣條件或基礎設施的損毀,導致通信不暢,數據上報延遲,預警處理不及時,以及應急救援定位不精準,處置緩慢等。在這些情況下,采用北斗衛星通信技術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后,其高精度、全天候的定位和監測服務,為水利行業、災害預防響應、城市生命線建設等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四信,北斗應用規模化的推動者
四信北斗產品采用北斗三代通信技術,作為4G/5G通信的備份信道,在無人區、弱信號、無公網等地區或突發災害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斗衛星網絡實時在線監測區域降雨量、河道水位流量、地質災變、內澇積水等數據信息及設備的運行狀態,并及時回傳至監管平臺,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及時準確發布預警信息,為災害預警、預報和救災指揮調度提供科學依據。
產品具有多模通信優勢,支持多種自主組網方式,如4G/5G、北斗三代通信、LoRa通信方式,且有數據補發機制,確保數據完整。設備具備低功耗特性,可靈活組合市電、電池供電、太陽能供電等模式,還具有高防護性,能適應復雜野外環境,施工便捷,性價比高,采用LoRa組網方式降低施工成本,現場可通過手機 APP 或云平臺進行管理。
四信“北斗+”賦能萬千場景
四信北斗系列產品充分將“融平臺、融數據、融技術、融終端”的理念走深走實,可廣泛應用于水庫大壩安監、水文測報、水資源管理、地質災害、城市內澇、城市生命線、森林防火、海洋監測等領域,低成本提供更全面的網絡保障,打造更加可靠的監測預警系統,為決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據。
北斗+水庫大壩
在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方面,四信北斗產品發揮著重要作用。采用高精度北斗通信終端、遙測終端和監測傳感器,配套水庫水雨情監測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可實現對水庫大壩、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的自動化監測,使得水庫水雨情、大壩安監更加精準和高效。
北斗+中小流域
在中小流域防汛預警方面,搭建水位、降雨量防汛核心監測,增設北斗通信技術加強應急通信保底手段,通過智能算法進行分析預測、閾值報警,強化預警響應管理,全面提升中小流域防汛應急能力。
北斗+地質災害
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方面,采用4G/5G移動通信為主,北斗三代通信為輔的雙信道方式,在公網中斷、地面網絡信號較弱等情況下,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質災害類型進行實時自動化監測,獲取巖體位移、土體傾斜、降雨量等多種災變數據,對整個地質災害的產生和演變過程實現遠程實時監測、自動預警,提高災害應變能力。
北斗+地質災害
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方面,采用4G/5G移動通信為主,北斗三代通信為輔的雙信道方式,在公網中斷、地面網絡信號較弱等情況下,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質災害類型進行實時自動化監測,獲取巖體位移、土體傾斜、降雨量等多種災變數據,對整個地質災害的產生和演變過程實現遠程實時監測、自動預警,提高災害應變能力。
北斗+城市生命線
城市內澇積水監測方面,為解決隧道或低洼區信號通信不穩定、設備線纜部署困難等問題,采用地埋式水位計與網關進行LoRa組網,再通過4G+北斗雙鏈路數據通信,實時監測積水深度、水位變化等數據,保證通信穩定性,一旦發現異常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北斗+地下水資源
在地下水環境監測方面,對水位、水溫、水質等動態要素進行自動采集、存儲,通過4G/北斗等傳輸方式進行實時傳輸,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地下水動態信息,為地下水資源開發和綜合管理、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
在這些領域中,四信北斗系列產品以其卓越的技術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適應性,已經在全國各地成功落地應用,實現了全方位的賦能,助力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落地。
廣東黃埔區大壩安監